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财经资讯 >

真实判例告诉你:信用卡逾期了,究竟会不会坐牢?

  • 财经资讯
  • 2023-03-15
  • 0 来源:正规pos机网

信用卡逾期,会不会坐牢,是很多持卡人都会关心的问题。法律条文虽然列的清楚,但是实际执行中却还有很多具体的问题需要分析,各地法院在具体判决的时候也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空间。

通过对案例的分析,我发现法院对于判决信用卡诈骗罪呈现出以下规律:

信用卡诈骗罪中,有60%以上为冒用身份、冒用他人信用卡,即使金额很小,也会判。不过这种情况和普通正常使用的持卡人关系不大。

以“恶意透支”判定的信用卡诈骗罪,一般金额较大,其中2/3以上透支信用卡本金金额在10万元以上。

各地对于信用卡诈骗罪中“恶意透支”标准有一定自由裁量空间,但大多比较谨慎,需要形成完整的逻辑链,不会根据单一标准判定。如需要满足“虚假申请材料 - 大额透支 - 逃避催收”这样的事实链,才会判定为“恶意透支”。

存在单一银行透支金额不足5万,但多家银行总计透支超过5万,而被定罪的可能。

下面根据具体案例来分析信用卡申领、使用,以及逾期之后可能导致坐牢的“高危行为”。

案例1,裴某伟犯信用卡诈骗罪,判处拘役四个月,缓刑六个月,并处罚金二万元。

被告人裴某伟,2011年至2016年间,被告人裴某伟明知其自身无正当职业、财务状况恶化,无力还款的情况下,仍在中国农业银行等银行申办多张信用卡,并恶意透支合计人民币58205.35元用于放贷、赌博等,经银行工作人员多种方式、多次催要,均拒不还款。至案发前尚未归还。

被告人供述,办信用卡过程中,有的资质是假的。

案例要点/用卡风险

案例2,苏某峰犯信用卡诈骗罪,判处有期徒刑三年,缓刑三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。

破后,被告人苏锦峰归还5万元,尚有本金70万余元未归还。

案例3,蔡某犯信用卡诈骗罪,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,缓刑一年,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万元。

被告人蔡某在无偿还能力的情况下,将自己申领的5张信用卡交给丈夫钱某龙进行刷卡、刷卡消费、游戏充值、住酒店,二人租房、养车等。无法偿还后,将信用卡拿到其姐姐周某处帮忙“养卡”。后经发卡银行多次催收后

案例要点/用卡风险点:刷卡、养卡;透支金额较高。

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,我们可以看到,信用卡逾期会不会坐牢,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:

1、银行的损失和态度。

大家都清楚信用卡诈骗罪要定罪的话,透支本金金额必须5万以上,但是现实中却有很多人透支金额在5万以上但没有获刑坐牢,甚至没有被起诉的。

不同于其它的恶性犯罪行为是由检察院提起公诉,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案都是基于银行的报案。而决定要不要报案,银行主要看可能损失的金额(也就是透支的金额),以及通过报案、起诉以外其它方式收回的可能性。

如果金额低于五万,或者仅仅是稍高于五万,起诉或者报案的成本也不低,并且立案侦破审理耗时很长,银行一般就不会采用投入产出比这么低的方式。

而如果金额远远高于5万,达到十几万或者几十万,那银行在其它方式都无法回收欠款的情况下,一定会起诉,甚至会报案来给持卡人最大的压力。从实际效果来看,判例中大多数持卡人都尽量努力在判决之前全部或者部分偿还欠款,以减轻量刑。

2、有没有判定“恶意透支”中“恶意”的充足证据。

从上面的判例我们可以看出,恶意透支的“恶意”,一般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表现:

使用假的资质材料申领信用卡;

明知无力偿还还继续透支;

刷卡、养卡;

透支金额用于非法目的。

以上用卡行为都属于高危的行为,一旦被银行起诉和报案,就可能被视为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”,“恶意透支”的证明。不过,从实际的判决情况来看,人民法院在判定“恶意透支”时,还是比较谨慎的,一般不会根据单一的行为就判定为“恶意”。

所以,信用卡逾期之后,不要慌,不一定会坐牢,但关键是一定要和银行保持良性的沟通,要让银行相信你有还款意愿,起诉或者报案也不会对于回款有帮助。

最后,希望各位持卡人都安全用卡,健康用卡。逾期的持卡人也能合理处理,顺利解决信用卡债务问题。

做卡不易,且做且珍惜。

[版权声明]本站部分内容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,本站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本网站的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发送相关内容至此邮箱【boss@zypos.cn】,我们在确认后,会立即删除,保证您的版权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