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 > 财经资讯 >

3·15特别报道 | 拨乱消费贷:内卷、套路和灰产

  • 财经资讯
  • 2023-03-20
  • 0 来源:正规pos机网

疫情之后,拼经济席卷全国,各地各部门都把恢复和扩大消费置于优先位置。合理增加消费信贷作为促消费的关键一环,更是被监管和市场寄予厚望。

只是,消费信贷的增加,不是一蹴而就的,这既取决于预期和收入,也取决于市场的规范和便利。劣币驱逐良币并不新鲜,消费信贷市场存在的种种乱象也对需求产生了“挤压”。一方面,消费贷市场由内卷转向内耗,服务粗粝,诟病多有;另一方面,不法消费中介趁势兜揽生意,在助贷市场和信用卡代还市场刀尖跳舞,反噬着合理的消费信贷需求,成为金融监管部门的整顿重灾区。

骤雨不终日。拨乱之下,消费信贷市场才能放心狂飙。

消费贷:从内卷到内耗

“您好,您已满足我行消费贷用户资质要求,可以申请一笔贷款。”,现在竟然降了这么多。”

在促消费市场回暖的背景下,银行消费贷“价格战”愈演愈烈。目前国有大行和股份行的消费贷利率区间通常在3.6%-3.85%左右。

相较之下,地方性银行更加“内卷”。兴化农商行近日在活动中表示,2月6日-3月31日向客户下发7000张免息券,可享受30天免息服务,“全民共兴贷”产品固定年化利率低至2.98%。

”反映了市场竞争的激烈。“3%字头”的利率针对的只是特定优质客群,需要诸多申请条件,但却起到了营销的作用。

利率低成了“白菜价”,申请的人越来越多,但并非所有人都可享受。

一位国有大行客户经理表示,“我行消费贷额度和信用卡额度是通用的,如果持有我行信用卡申请消费贷,额度基本秒批。代发工资是我行的客户也可以通过线下申请,由客户经理上报后调整审批额度。但如果代发工资、使用的信用卡等主营业务均不在我行,那么可能审批额度为‘零’”。

“内卷”激进营销过后,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浮现。

【投诉入口】平台,有不少消费者投诉在借款过程中遇到的不合理待遇,主要集中在授信额度无法取消、误上征信、催收方式不当等领域。

“我的贷款额度都已经结清了,但征信上还是存在这笔授信记录。”小新(化名)之前向银行申请了一笔消费贷款,在还清贷款之后他便主动进行了销户,但时隔许久他又发现授信额度依旧存在。“我已经注销了全部账户,但后续查询的时候仍有授信额度的字样,我找了银行多次也未进行处理。”

也有消费者表示,自己从未申请过银行消费贷,但征信上却出现授信记录,不知道如何解决。虽然不排除在其他借款平台点击借款操作、放款方为银行,所以出现授信的情况,但银行对此应该做好短信提示工作。

岩岩(化名)遇到的问题则在催收方面,由于经济

催收在金融行业一直是信息。

在资深产业经济研究人士王剑辉看来,所有业务一旦在短时间内出现增长,必然会伴随一定的问题,虽然不排除消费者存在一些主观问题,例如对征信条例不熟悉或对银行业务不熟悉而造成误解,但不可否认的是,更多的问题还是源于银行。例如,在展业过程中可能会采取一些“不正当”营销策略、做出不合理承诺。同时,由于消费贷涉及金融场景较多,在贷后出现争议时也未有统一的规范标准。

“由于贷款业务链条比较长,在营销和贷后环节,容易出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况。”于百程坦言,比如激进营销、隐瞒信息、合作方管理漏洞等,会出现消费者被骚扰、消费者被误导进行借款等现象;在贷后催收环节,银行特别是银行的贷后合作方容易出现不当催收,比如语言暴力、向无关第三人催收、信息泄露等。

在采访过程中,有银行人士坦言,降利率是银行短期促销的行为,在吸引到这部分优质客群后,也会进一步做好相应的金融服务配套政策,争取将这些客户做成长尾客群。对银行而言,发放贷款仅是第一步,完善内部治理、业务流程,压实主体责任,加强贷前、贷中和贷后管理才是必修课题。

“消费者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财务状况,避免过度负债。同时,银行也需要防范消费贷资金违规刷卡、使用所引发的潜在风险。”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。

套路贷:困在“会员费”

银行之外,消费信贷需求外溢在各个市场缝隙之中,套路贷花样翻新,“马甲”平台和不法贷款中介严重扰乱信贷市场的正常秩序。

“为什么受伤

过来。从一开始还能有耐心地拒绝,到最后,他索性不再问对方来意,直接挂断。

下载打开随想花App后,页面也确实显示有20000元的借款额度,张华称,点击领取额度后,他便在平台引导下一步步

“一输入绑卡

“没有实际贷款意图,仅是通过会员费的方式骗取金融消费者的会员费,这已经涉及到刑事犯罪问题。因为贷款会员费是预收的,平台在退

话均无法接通。

针对此次扣款行卡行为,当用户主动发起支付时,易宝会再次发起支付短信验证码,并在内容中再次明确提示用户正在主动发起的支付金额及用途,用户主动填写验证码后,才能完成此笔交易。

就是否再次收到支付短信验证码问题,北京商报记者再三向张华求证,不过均得到的是否定答案,“我确实仅仅只是输入了绑卡验证码,就被扣了299元。”张华笃定地说道。

平台反馈在“救急无忧”尝试网贷,但被骗收取299元服务费,最后也无法获得贷款额度,但救急无忧拒不退款,该笔服务费同样由易宝支付扣款。

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表示,为此类平台提供支付通道的支付机构应当尽到审查义务,对合作商户提升事前防范能力,加强事中监控,加大商户准入管理,加强对风险商户的日常巡查,不断完善风险防控机制。

除了支付机构外,分析人士认为,帮助导流的助贷机构,更是助长了随想花的蔓延。

从而不断蔓延。

在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看来,要治理这些强制扣会员费的平台,最关键的方法在于尽快出台相关金融营销的管理规定,要求助贷平台也必须持牌上岗,对持牌机构持续严监管。

就在近日,北京市市场监督管

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建议,若需要贷款,应去正规的持牌金融机构申请,对于陌生贷款平台,不要轻易注册。

信用卡代还:死灰复燃

消费信贷热度升温,运作成熟、低风险、高收益的信用卡类消费信贷业务也跟着水涨船高,使得沉寂许久的信用卡代还“妖风”再次刮起。

用自有资金帮助持卡人还款,然后再提供POS机让持卡人将已还入的资金进行“刷卡”,用来偿清“中间商”的欠款。

另一种则为平台代还,当临近账单日,持卡人只要在卡里留一部分资金便可,然后通过代还平台用消费模式将剩余资金反复刷出还进,重复多次就可以达到还清账单的目的。

由于这类行为不受法律保护,且极有可能存在诈骗风险,为保护持卡人资金安全,2022年中,监管、银行纷纷“出手”限制非本人还款、对信用卡还款通道风控手段进行升级,一时间,“中间商”萌生退意,代还平台App关停成为常态。

“卡内5%余额就能全额还清账单、信用卡额度任意支配、缓解资金压力解放双手。”在鸿伟看来,信用卡代还的生意无论何时都不会“哑火”,虽然生命周期超过3年的平台寥寥无几,但换个“马甲”,改名后再出发也未尝不可。

苏筱芮表示,信用卡代还业务存在已久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链条,他们具备专业话术和操作流程,甚至通过前期的各类“经验总结”,采取了更加隐蔽的方式进行获客。

信用卡提供还款服务,交易限额为50-2万元/笔,费率均为0.76%。签约通道后,持卡人便可根据还款计划设置还款周期,以还款1万元为例,可设置还款周期为3-11天。

而对李施(化名)来说,他远不是靠营销代还App赚钱,在平台推广的过程中,他喊着“一起做代理推广赚分润”的噱头招揽持卡人,也将“裂变”拉人头营销玩得更加娴熟。以前直推3人才可以做VIP,现在直推1人就可以成为VIP代理,每人刷卡金额达到1万元可拿到5元/人的奖励;直推10人就可以成为代理商,每人刷卡金额达到1万元可拿到10元/人的奖励;直推50人就可成为区代理,每人刷卡金额达到1万元可拿到20元/人的奖励。“裂变”人数越多,拿到的分润也越多,而对于如何规定分润费率,李施却讳莫如深,他直言:“我也不清楚,都是上面规定的。”

若说信用卡代还App还款、直推的费率“透明”可见,还有另一种隐藏的灰色收入则让信用卡“中间商”们赚得盆满钵满。入行近7年的任俊(化名)最近准备“重操旧业”,为持卡人提供信用卡代还服务,与平台模式不同,任俊是一位私人代还“中间商”。

信用卡代还市场被围堵,客户一时间消失无踪,任俊本打算就此“金盆洗手”,但今年以来,持卡人代还需求的增加,让他再次入局。“最近一个月前来咨询还款的持卡人越来越多。”任俊盘算着将费率从4%调高至6%左右,以代还1万元为例,每还一笔,他都要向持卡人收取600元服务费,生意好的时候,月入过万也轻轻松松。

私人“中间商”从中操作的信用卡代还模式并没有统一标准,收费也是自行决定,可操作空间大。为了揽客,任俊还同元。

信用卡代还平台猖獗,点燃了信用卡“倒卡”“养卡”大军的热情,然而,代还之后,持卡人除了原本需要归还的债务,还会每月背上一笔服务费支出,循环的账单并不能减轻债务压力。

王蓬博指出,监管已经明确表示信用卡代还违规,容易被洗钱和跑分平台利用,且信用卡代还和刷卡相结合,易导致持卡人资金受损、征信受损后信用卡被冻结、个人信息泄露,还容易让持卡人养成不良的超前消费习惯。

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曾发布信用卡刷卡模式。其中信用卡刷卡模式,实际上就是用户有多张信用卡,利用信用卡刷卡消费存在免息期的漏洞,循环刷多张卡来维持免息借款。

在采访过程中,多位银行从业人士也提到代还平台存在的风险。一位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,一年12期账单中有10期以上账单都是他人代还,这类就属于异常行为,银行一直以来对信用卡代还行为都是处于严打状态,若监测到此类行为,将对持卡人进行封卡降额处理。

“信用卡违规代还需要从源头制止

北京银保监局此前发布的《关于加强信用卡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通知》也提到,银行应对引流平台的资质进行审查,不得与现金贷类、信用卡代还类、具有养卡刷卡等负面信息或功能的平台合作。银行应对互联网平台宣传文案的合规性进行审查,不得以高授信额度诱导消费者办卡。

图片丨北京商报、受访者供图、视觉中国、壹图网

[版权声明]本站部分内容素材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侵权联系删除,本站不承担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。如果您发现本网站的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发送相关内容至此邮箱【boss@zypos.cn】,我们在确认后,会立即删除,保证您的版权。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