恿想要做兼职的“小白”将信用卡进行刷卡,为客户提供服务,将兼职者、持卡人一步步拉入“以贷还贷”的债务陷阱。
信用卡代还1万元收费400-800元
受疫情影响,有不少信用卡持卡人出现还款难情况,不想因为逾期问题影响征信怎么办?一些信用卡代还“中间商”游走在社交平台及软件上,不断通过“没钱还信用卡账单,我们可以清账单”“安全无风险”等话术蛊惑持卡人参与其中。
“有一笔大额资金需
信用卡代还也被称为信用卡垫还,在具体流程上,由信用卡代还“中间商”先向持卡人提供需要还款的资金,待持卡人用资金进行还款后再通过刷卡的方式将资金取出,还给信用卡代还“中间商”。经过这一操作,在账单日到期后持卡人就免除了当期逾期的压力。
虽然解决了短期的还款压力,但代还可不是间商”举例称,“代还1万元收取代还总额的5%,也就是500元,资金量大的可以优惠一个点位,也就是收取代还总额的4%。”
5%的收费仅是较低水平,有的信用卡代还“中间商”收取的手续费更高,一位“中间商”告。”
事实上,与银行信用卡手续费相比,信用卡代还中间商收取的费率并不便宜,那么为何还有持卡人需要通过这种渠道缓解还款压力?对此,有分析人士表示,对于已经采取最低还款、申请了分期、或者账单中包含超限金额的持卡人来说,寻求代还“中间商”的帮助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。
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表示,此类个人代还行为重出江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,从需求侧看,信用卡还款需求持续存在,并且由于近期疫情封控的要求,导致此类需求处于上升阶段;而从供给侧看,代还业务存在已久,并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链条,他们具备专业话术和操作流程,并通过社交渠道等隐蔽方式获客,难以在事前通过系统监测发现。
而从操作流程来看,虽然此。”
“月入过万”话术骗取兼职“小白”入局
”们惯用的操作,而游走在这条产业链中的代还“中间商”也以个人居多。
4%-8%,可以根据情况随机定,我提供资源,每成交一单需要向我额外支付总代还金额的2%。”若以代还1万元为例,持卡人需要向信用卡兼职者额外支付400-800元手续费,兼职者则需要向上一级的信用卡代还“中间商”再支付200元。其他招收信用卡代还兼职的代还“中间商”操作流程也大同小异,有的信用卡代还“中间商”表示,“若兼职者能够自己拉到代还业务资源则不收取额外的费用。”
有信用卡代还“中间商”给出了“若出现问题概不负责”的答案。
对此,北京寻真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德悦表示,为了实现代还的操作,代还“中间商”通常需要搜集持卡人个人身份信息,甚至包括信用卡CVN2、CVV码等核心信息。个人身份信息一旦泄漏,首先带来的就是常见的诈骗、侵权等风险。其次,信用卡CVN2、CVV码等核心信息泄露后,还极易导致信用卡被盗刷,给持卡人造成大量经济损失。
在实际案例中,也有一些代还“中间商”收取手续费后就将持卡人拉黑,持卡人不仅无法进行还款,还要再亏一笔手续费,雪上加霜。王德悦进一步指出,从信用卡代还兼职用户角度来说,无论是“以卡养卡”“以贷还贷”,还是“刷卡”,都是违法行为,一旦被发现,发卡银行将对持卡人采取包括但不限于警告、降额甚至停用卡片等措施,甚至会影响其个人信用记录。
一位股份制银行信用风险专家表示,此类模式采取的相关“手段”看似是将持卡人的信用卡债务进行了延期,解决了“还不上钱”的燃眉之急,实则持卡人不仅需要付出高额的费用,还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、个人征信“背上”不良记录等,可谓是得不偿失。
避免落入“以贷还贷”的债务陷阱
信用卡代还行为不受法律保护,有可能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。在博通分析金融行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看来,信用卡代还本来就是一个违规的行为,一旦被发现肯定对持卡人的信用会产生影响。持卡人不但会面临高额的手续费负担,这部分账单最终还是需要进行归还的。此外,持卡人还面临自身信息和数据泄露的风险,持卡人一定要提高相应的风险意识。
将主动弱化催收,且客户可申请停止催收等。
如果已经产生账单逾期问题,也可找银行协商,通常来说,受监管的正规金融机构对于相关问题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。
苏筱芮建议持卡人,警惕所谓的代还小广告,因疫情影响确实产生还款困难的,可以咨询银行并准备提供相应的资料,避免落入“以贷还贷”的债务陷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