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创2022-06-24 14:31·市界
银行将信用卡业务当作零售业务的“重要抓手”,但民生银行信用卡却面临着“暴力催收”、交易规模小、流通卡量少、不良率高等尴尬处境。
周奕航
韩忠强
“提前透支,到期还款”已逐渐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消费方式。在银行信用卡规模发展壮大的同时,也衍生出了“暴力催收”等行业乱象。
6月2日,北京银保监局发布的罚单显示,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、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因信用卡催收严重不审慎,各自领到了80万元罚单。
这张罚单的处罚依据是《银行业监督管理法》第四十六条。正常情况下,50万元是该条款的处罚上限。而80万的罚款,意味着这两家银行信用卡中心存在多条违规行为,且情节比较严重。
黑猫投诉平台显示,2021年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的投诉量居高不下,许多持卡人表示:“曾遭遇过暴力催收。”
市界查询了黑猫投诉平台,搜索“暴力
一名投诉民生银行的用户表示:“19年我办了一张5万额度的信用卡。今年受疫情影响,工资大幅减少。现在我的收入有限,没有能力按时还款。但民生银行委托的第三方对我进行暴力催收,”
从投诉平台上公布的录音来看,部保和公积金。
值得一提的是,许多用户选择办理信用卡的初衷,是为了“薅羊毛”。却没想过有一天会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。
北京的李婷表示:“去餐厅吃饭、或是平时喝咖啡,用信用卡会有优惠活动。还有银行会推出交通优惠,我也是因为这些才和信用卡产生了渊源。”
至于会选择哪些银行办理信用卡,大家的理由也很简单——看哪家的信用卡对应的优惠力度最适合自己。例如有的银行会推出餐厅的满减优惠券,有的是加油站、或咖啡厅的优惠力度,还有的可能是“坐地铁只需要一分钱”。
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,当然,你也可以选择“都拥有”。
就这样,不少人纷纷办理了心仪的银行卡,甚至还玩出了更多新花样。
在享受商户优惠的同时,还有人会通过信用卡来攒积分换取机票或电子产品,亦或是出于出差、还房贷等需求,办理了多家银行的信用卡。据央行发布的《2021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》显示,截至2021年,中国人均持有信用卡数为0.57张。
“我有13张信用卡,但是我逾期了,现在就是非常后悔。”小紫的语气中,带有一丝迟疑和内疚。
在交谈过程中,小紫着重强调了自己办理信用卡的初衷。“我和同事一起办理了信用卡,最开始就是单纯觉得透支挺方便的,但后来我的信用卡越来越多,花销也越来越大。现在我逾期了,根本没有钱可以还上。”
对于自己拥有13张信用卡这件事,小紫表示——讯录,甚至还威胁我要去公司直接找我的领导。
许多遭到暴力催收的用户,他们在第一时间会感到十分恐慌,随后会被愤怒替代。
催收部门,主要针对的是对公业务、以及逾期时间不久的信用卡业务。
对于短时间逾期的用户,银行的处理方式是——先进行不定期催收提醒。逾期一个月后,继续进行逾期催收,如果超过三个月,则可以提起法律诉讼。法律诉讼虽然大概率会赢,但花费的成本高,执行起来也会非常困难。
“尤其是近两年受疫情影响,一些信用记录良好的用户也出现了逾期的情况。”建设银行的信贷经理常义表示,多数用户是真的没有能力还款,他们又不属于恶意拖欠。银行也没有办法,只能进行协商。
司。
“这份工作有很大的压力。尺度拿捏不好,追不回钱,可能项目就没了。”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第三方催收公司员工向市界表示。
“有些人是因为没钱才逾期,最可气的是有些人明明手里有钱,宁愿逾期也不还钱。对于这样
上门走访也不会超过三个人,更别说人身威胁了,肯定不会违法催收的。”
关于催收究竟是属于合法还是违法的范畴,网络上说法不一。但值得一提的是,2021年实行的《刑法修正案(十一)》中新增了“催收非法债务罪”,虽然主要针对高利贷业务中的暴力催收,但也传递出了规范催收行为的信号。
而银行之所以花费大手笔进行催收,是因为信用卡逾期问题会影响银行的信贷资金质量,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,会产生风险。
一般来说,银行通过信用卡收取年费、分期的利息及违约金,以及与合作商户分佣等方式获取收益。随着支付市场的不断发展,信用卡业务在银行中间业务的作用也被重新认识,成为了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的一个重要砝码。
为了在这块市场中分得一块大蛋糕,许多信用卡经理选择针对目标客群进行精准营销——蹲守在餐厅、加油站或超市等合作商户,向用户推销信用卡。
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的小李告诉市界:“我们部门有位姑娘,五天节假日,赚了好几万,业绩特好。”
然而,近年来随着融资渠道多样化,信用卡的地位也面临着一定的冲击。常义表示:“现在大众可以通过很多平台获得融资,包括银行本身也在推出小额贷款等渠道。信用卡作为一种短期的融资方式,在一定程度上会被弱化。”
信用卡资深研究专家董峥也告诉市界:“目前信用卡市场处于一个相对饱和的状态,但不是绝对饱和。对于某些信用卡规模较小的银行来说,这个业务就属于鸡肋的状态,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”
谈及民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,分析师李想表示:“前些年还蛮有冲劲。但近两年可能受经营理念和手段的影响,增速和发展不如其它几家头部银行。”
将15家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进行对比,李想认为,民生银行处于第二梯队,排名在10-13位之间。
从发卡量和信用卡交易规模来看,民生银行从成立至今累计发卡量约为6427万张,2021年的交易规模为2.61万亿。但与其它几家信用卡头部银行比起来,可以说是差距明显——招商银行凭借1.02亿张流通卡(累计发卡量减去注销卡量)和4.76万亿的交易金额拔得头筹;其余几家包括中信、平安在内的信用卡头部银行也稳扎稳打。相比之下,民生银行有一定差距。
05%,领跑其它银行,但其2021年发卡量的增长率为9.4%,成本效益略逊一筹。
至于民生银行——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,民生银行的联名信用卡新增发卡量为42.56万张。信用卡累计发卡6426.88万张,比上年末增长4.21%,但银行交易额的增长率,仅有0.27%。
“一旦信用卡业务规模不大,无法提振银行的业绩,该项业务就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。”董峥认为,“民生银行的信用卡的经营理念和方式需要改进,对信用卡权益的研究不够专注,最终导致产品的存在感很低。”
“热闹过后,一地鸡毛。他们的产品略有些‘花里胡哨’,但想一下击中消费者的心,还远远不够。”
对比市面上流通的信用卡数量来看,央行数据显示,截至2021年末,信用卡在用数量约为8亿张。中国约有14亿人口,去掉18以下和65岁以上人群以及信用卡无法覆盖区域的人群,使用信用卡的人群数量大致为4-5亿左右。
8亿张流通信用卡,对应5亿使用人口。从以上数据来看,已然实现了“人均多卡”——所以,从规模增长向现有用户的存量挖掘方向转变,将成为信用卡市场不可逆转的趋势。
这就要求银行根据自身条件来赋予产品相适应的功能和用户权益,使得产品更为精细化,以此吸引其它竞争对手的用户。除此之外,还要充分挖掘自身用户的价值,促进用户提升交易额和贷款余额来实现交易手续费与利息收入。
除此之外,民生银行信用卡的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在同行之中也处于较高水平。市界了解到,股份制银行信用卡的不良率超过2.5%就处于高位状态。而民生银行,在2021年的不良率为2.95%。
虽然民生银行2021年的不良率较去年的3.28%有所下降,但2.95%的不良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。
交易规模小、流通卡量少、不良率高······这些因素降低了民生银行的信用卡业务的存在感,使其陷入了尴尬的境地。
“有的银行将信用卡业务当做零售业务的重要抓手,但实际上,很多银行的业务正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。只有找对了方向,才能找到正确的路。”
(文中李婷、小紫、小李、常义、李想均为化名)